论坛现场
与会者认真听讲
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罗海燕主持论坛
7月20日,在2018年大数据空间信息应用博览会(下称博览会)举行期间,由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遥感协会亚热带分会)承办的亚热带遥感应用分论坛举行,旨在进一步探讨亚热带地区遥感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加快遥感建设步伐的前瞻性对策和建议,更好地促进我国亚热带地区乃至全国遥感应用事业转型发展。该论坛由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罗海燕主持,是博览会举办的6个高峰论坛之一,吸引了来自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成员单位、中科院亚热带农业所、省内外遥感应用领域以及天心经开区等企事业单位共100余人参加。
罗海燕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国土资源调查、应急减灾、农业作物估产、森林资源调查、水文信息采集、数字城市建设以及大众用户对遥感应用都产生巨大需求,遥感技术及应用的探索在不断深化,遥感大数据正结合各行业、区域等相关主体业务应用推广。目前,亚热带地区遥感应用立足地域特色,努力与地方实际的重大紧迫需求有机结合,如针对湖南、江西等亚热带地区江河、湖泊众多的情况,着力贯彻国家“河长制”、“湖长制”等;针对中南、西南等地区多云多雨的情况,大力促进微波遥感应用发展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重大课题,体现自身价值和重要作用。
论坛上,特邀的国内6位专家学者围绕遥感应用发展分享了各自前沿的研究和精彩的思想,使得与会者在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充实的上午,他们纷纷表示“虽然专家们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将主题进一步深入展开,但仍然感觉很受启发,收获满满。”
香港中文大学黄波教授在“时空大数据:智能融合、分析与应用”的主题报告中,对利用时空大数据及日益智能化的分析技术、智慧城市系统研究和相关领域建设的重要支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为我省推进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代表的湖南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邵芸研究员在“微波遥感前沿探索与应用展望”的主题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微波遥感的优势和能力,建设实验平台与加强基础研究的迫切性,雷达卫星遥感在海洋石油污染监测,水稻建模、分类与制图,罗布泊演化与古环境等应用成果。同时,她还对微波遥感发展趋势与前沿状况做了简要概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庄大方研究员在“高分遥感在血吸虫病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通过研究高分辨率遥感血吸虫病时空动态监测技术,从遥感影像中提取血吸虫病相关环境信息,实现血吸虫病的快速监测与评估,为湖南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群众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钟仕全研究员在“多源遥感空间信息助力广西气象灾害监测应用服务”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亚热带典型地区气象灾害特征、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发展、气象灾害遥感综合监测应用服务和多源遥感空间信息防灾减灾应用对策等,有助于湖南相关部门借鉴,更好地推进气象服务。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李强子研究员在“亚热带农作物遥感识别与面积估算的机遇、挑战和途径”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如何基于我国自主遥感卫星有力推动农业遥感亚热带应用,克服云雨天气、种植制度复杂、种植地块破碎等影响或问题,并从数据加工、多源数据协同、农作物遥感识别特征和分类模型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实施高精度的亚热带地区农作物遥感制图和面积估算,有助于“鱼米之乡”——湖南利用遥感技术加强农业管理、发展精细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岳跃民研究员在“县域-区域尺度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遥感综合监测与评估”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遥感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多种前沿技术,以及喀斯特区域生态系统演变与气候变化、生态工程及其强度、大气环境效应等的关联机制,证实大规模生态保护与工程的投入显著改善区域尺度生态系统属性,非常有利于湖南采用遥感技术做好喀斯特地区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助力绿色发展。(文/图 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刘许生)
版权所有: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南托街道南湖大道108号暮云经开区委会内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03952号
电话:0731-86900907